2006年東南亞霾害為印尼蘇門答臘多達300處的森林大火隨季風飄散,並影響馬來西亞、新加坡等鄰近東南亞國家環境污染災害,事件在2006年9月中旬開始為傳媒報導,10月初轉趨嚴重。而山火是由於當地許多農民或園林公司在旱季末期經常以火大面積的燒芭(火耕)方式清理農地。這種濫用火燒山而清理農地產生之霾害近十年亦趨向嚴重化。霾害造成蘇門答臘當地飛機航班延誤或者取消,當地居民甚至須佩戴口罩才能踏出家門。新加坡空氣污染指標有損健康,星國宣佈民眾應盡可能減少外出。馬來半島中部、西海岸南部及東馬砂勞越多個地區的空氣質量已進入不健康水平。 離台灣甚近的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東南亞國家,最近遭受霾害;據報導已有多人喪失寶貴生命,而因此罹患相關疾病者為數亦不少。而造成霾害的森林大火,肇因於某些人為了商業目的進行燒山;因此,此次霾害可說是大地的反撲,人類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竭澤而漁,終致使自己的生命存在受到威脅和傷害。其實,造成霾害的森林大火,所傷害的不只是當地的人和森林,也不只是當地自然界中的有機生命鏈遭到破壞;影響所及,甚至於整個地球的生存環境都可能橫遭巨變。從工業革命以來,人類一直把大自然當作工具,從宰制的角度去看待大自然,從而無法真正愛護大自然;而大自然也就在人類工業文明和商業經濟的發展過程不斷受到破壞。人類目睹這種巨大悲劇,雖然近幾年來環保意識開始抬頭,但是尚未廣泛地深入人心。人是一種自然存在,必須透過自然來確證生命和發展生活;因此,當人在強調利用厚生的同時,必須不斷使大自然的內容更為豐富。只有大自然因為人的愛護而不斷復活茁壯,而後人的生命才能得以綿延不斷的發展下去;如果自然頻遭破壞,到頭來將導致人無法生存──這也就是說,如果自然不再成為自然,人也就無法繼續成為人。東南亞的霾害已經預示了警訊,人類對自然界的破壞已經到了一個可怕的臨界點,人類再不愛護大自然,甚至設法去豐富再造自然的話,人就會失去生存的憑藉。 自然本來就是人的生命世界,人必須從狹隘的工具主義的自然觀中解放出來,轉而以有機有情的角度去愛護以及融入自然,讓自然和人形成你儂我儂的和諧親密關係。這樣一來,我們可以從自然中直觀人的生命,並且體觀同體大悲的精神。大自然本無國界之分,關心大自然亦不應有地域之區別,而是全人類共同的責任;為了人類及我們的下一代著想,我們不能再放任我們的商業行為不停的危害我們僅有的森林,因為種種的負面外部仍需由全球的我們來共同承擔。雖然我們可能認為印尼離台灣很遠與我們何干?但是印尼其實人口非常龐大且擁有眾多的雨林且因其還在開發中階段如果政府當局能夠正視宜砍伐過於氾濫及火燒森林的行為就可以遏止全球在遭受更嚴重的汙染。
99205031財三甲 林怡均
參考WIKIPEDIA and GOOGLE
99205031財三甲 林怡均
參考WIKIPEDIA and GOOGLE